2024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评选结果与2023年度全国法院“十佳百优”新媒体账号作品正式揭晓,北京四中院出品的《竞速72小时》不负众望,在227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微电影类一等奖与最佳导演奖,《一张照片里的“秘密”》获评百优新媒体作品。
本片围绕中国驻非洲某建设项目出现管道泄漏问题所引发的各方之间的责任纠纷和矛盾冲突展开。非洲方代表约瑟夫关注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尽快解决问题;中方负责人路畅夹在中间,既要面对非洲方的压力,又要与管道承制方周建廷协调;而设计方则坚称设计无问题,施工方可能偷工减料。三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经过北京四中院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庭长马俊、法官助理杨雨的调解,最终各方达成和解,项目有望如期竣工,体现了中国特色“调解”在化解涉外纠纷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的坚实司法保障。
《竞速72小时》以北京国际商事法庭李冬梅法官调解解决的一起涉“一带一路”海外重点工程建设纠纷案件为原型,通过聚焦海外项目纠纷,突显商业合作中的复杂矛盾,以法院调解为主线,强调中国司法智慧与特色办案方式在化解跨国涉外纠纷、维护国际合作关系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促进不同文化背景角色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弘扬共商、共享、共建的“一带一路”精神。微电影制作过程中,四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全体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从作品选题、剧本写作、台词改编、后期制作等方面时刻秉持精品意识,为持续推动北京四中院法治宣传工作向前向好发展积累了新经验。
TA们说
李冬梅 北京四中院民庭(北京国际商事法庭)法官,影片案件原型主审法官,在本片中饰演合议庭成员
我主审的案件能够拍成微电影,并且参演其中,这对作为法官的我来说非常荣幸。将近三十分钟的影片精彩呈现了我们在涉外商事纠纷化解中的努力,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故事,故事里有苦有乐、有悲有欢,作为一名法官,在与当事人感同身受的同时最想用自己的努力给他们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非合作更加紧密,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越迈越大。树立我们的大国形象、建设我们的大国工程,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最向往也是不断为之努力的强大动力。《竞速72小时》所展现的正是我们法院人为建设大国工程提供司法保障、为中国企业提供司法支持的故事。法院不仅仅是定分止争的地方,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强有力后盾。作为一名法官,在参与拍摄的过程中,再次回顾了案件的过程,也再次感受到了涉外审判工作对于服务保障大局发展的重要意义。我想这就是每一个法院人践行法治梦想的初心,也是每一个法院人在法治道路上坚守的动力。
袁桢《竞速72小时》导演
作为《竞速72小时》的导演,我有幸与一群深具敬业精神的法院工作者们共同创造了这部作品。
这不仅仅是一部讲述跨国商业纠纷的作品,更是对法院工作者们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的真实写照。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聚焦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电站建设项目中所遭遇的挑战与困境,同时展现了法院工作者如何在短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调解纠纷、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我们深入了解了法院工作者们的工作状态。他们不仅要面对堆积如山的案件资料,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理清复杂的法律关系,作出公正的裁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当事人的深切关怀,努力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这条伟大的道路上,法院工作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外企业的合作保驾护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向所有在法治道路上默默耕耘的法院工作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希望,《竞速72小时》这部影片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关注法治建设,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回首“竞速72小时”,向为这部作品奉献付出的每一个你致敬!
法院干警及工作人员参演名单
李冬梅 张琮 赵赫 白雪 韩丹萌
郑冰冰 巴晓柳 杨娇娇 李银银
特别致谢《竞速72小时》主创人员
出品人:单国钧
策划:李迎新 王运涛 王靖
杨晋东 张文华
监制:邹慧 刘永
制片人:刘津宁 刘伟彬
导演:袁桢
编剧:孙悦
执行导演:刘靖
现场制片:熊博闻
摄影指导:唐小亮
灯光指导:张文磊
美术指导:张林帅
造型指导:梵婷